|
一、服務說明 根據每位服務使用者的個別能力狀況及需求,規劃並執行各項教養課程。 透過個別化教學/訓練計畫,激發服務使用者的潛在能力,協助服務使用者培養人際溝通、居家生活、休閒生活、社區適應、職業陶冶等能力。 提供多元療育課程,使服務使用者在有興趣的活動中,改善人際關係、減少不適應行為,提昇認知、精細動作及粗大動作之能力,並培養其休閒活動及工作的技能。(多元療育課程包括動物療育、園藝療育、工作療育、休閒療育、遊戲療育、繪畫療育、景觀療育、音樂療育、舞蹈療育及體適能等) 提供職業陶冶及工作技能訓練,培養服務使用者自信心、成就感,繼而在社會上成為有尊嚴的可用之才。 二、教養規劃 根據憨兒年齡、障礙程度及學習狀況提供不同的教養服務,目前共分為學齡,生活輔導,職業陶冶 三組。 |
服務對象: 服務 6 至 18 歲學齡階段的身心障礙院生,日間就讀海豐資源班,稍長者則就讀中正國中啟智班或職校。 課程規劃: 包括實用科學、人際溝通、生活自理、體育 ( 粗大動作、精細動 作 ) 、職業適應能力培養、語言訓練、性教育、社區適應、休閒娛樂、居家生活訓練 ... 等。 服務目標: (1) 透過生態評量之教育課程加強兒童的肢體復健及獨立生活能力。 (2) 加強團體上課行為規範的學習及輔助溝通系統的運用。 (3) 與學校連結,設定每學期教學計劃並共同落實教學計劃。 (4) 透過特教、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及社工的專業團隊整合服務,提昇認知能力、社會適應、休閒活動、生活能力、及職業教育。 服務模式: (1) 白日至學校就學,每學期由老師、專業人員與家長共同溝通討論,設計學生個別化教學計劃,以下列各種方式進行教學。 (2) 提供專業團隊服務 (特教、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及多元療育)。 轉銜安置: (1) 國小畢業學生轉銜安置入一般國中啟智班或啟智學校。 (2) 四月份和家長、學校老師溝通院生入學之相關問題。 (3) 四月底完成職業興趣量表 ( 國中應屆畢業生 ) 及簡式適應行為量表之評估。 (4) 五月初填寫入學申請書至鑑輔會。 (5) 召開安置會議轉銜進入普通班、啟智班或身心障礙資源班。 (6) 五月底及六月初安排參觀將轉銜進入的中學啟智班。 (7) 國中畢業學生依意願填寫高中、職特教班志願書。
|
服務對象: 15 歲以上,極重度、多重障礙等生活無法自理者,認知能力較弱者。 課程規劃: 包括實用科學、人際溝通、生活自理、體育 ( 粗大動作、精細動 作 ) 、職業適應能力培養、語言訓練、性教育、社區適應、休閒娛樂、居家生活訓練 ... 等。 服務目標: 提供多元化的日間操作性活動,著重訓練 居家生活自理能力、 發展合適的溝通方法、定期進行 醫療復健、 安排 適切的休閒娛樂,讓院生學習規律的作息。 服務模式: 依個案障礙程度、性向、需求安排課程,並充分運用本院多元療育環境實施教學活動。 • 提供專業團隊服務 ( 特教、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及音樂療育 ) 。 • 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顧,包括日間教養訓練及夜間住宿照顧,如用餐、盥洗、沐浴等維護個人清潔,及健康照護管理、就醫、復健等。另外就特殊案例,提供特殊照護,並召開個案研討會。 轉銜安置: (1) 接案後,就其實際需要提供所需服務。 (2) 會同相關專業人員召開轉銜服務會議,訂立個別化服務計畫。 (3) 於完成轉銜後四週內,完成接案並回覆原介送縣市政府及機構。 (4) 每年八月份完成個別化服務計畫。二月份修訂計畫,七月完成總結評量。 (5) 經評估可轉介至庇護工場者,填寫院內轉介單,召集個案轉銜研討,依職業適應能力評估結果轉銜到職業訓練組庇護工場農場。
|
目前職業陶冶組分為職能開發班、手工藝班、代工班、農牧班、工作實習等。 職能開發班: 透過教學訓練課程觀察個案興趣及工作能力,並協助其適應環境;經評估後安排進入職業訓練技藝教室。 安置對象:新轉介(轉銜)至職訓組之個案。 訓練目標: 1. 加強認知及居家生活能力。 2. 培養興趣、提昇工作意願。 3. 多元療育活動。 4. 休閒生活。 5. 社區適應。 6. 機能復健。 手工藝班: 本班的訓練工作包括:手工編織籃的製作及其他利用打包繩製作的產品、香草產品製作(茶包包裝、手工香皂、肉品包裝)、棉製品製作(抱枕、餐具袋)及開發更多元的手工藝品。 安置對象: 生活自理能力及認知佳,雙手靈活,能從事較複雜的手工藝製作。 訓練目標: 1. 社區獨立生活技能:加強生活技能、社交技巧(人際互動、情緒表達)、休閒生活及社區適應。 2. 工作人格:提昇工作意願、加強參與工作的習慣與態度。 3. 職業能力:強化職業訓練技藝教室提供之各項工作技能、培養從事支持性/一般性就業的觀念及能力。 代工班: 本班主要訓練工作是家庭代工,包含洋釘、文具零件的組裝及食品代工。 安置對象: 生活自理能獨立,雙手靈活,在認知上能從事簡單的組裝工作。 訓練目標: 1. 社區獨立生活技能:加強生活技能、社交技巧(人際互動、情緒表達)、休閒生活及社區適應。 2. 工作人格:提昇工作意願、加強參與工作的習慣與態度。 3. 職業能力:強化職業訓練技藝教室提供之各項工作技能、培養從事支持性/一般性就業的觀念及能力。 農牧班: 本班主要訓練工作是蔬果、園藝的栽培、堆肥製作、及動物飼養、牧場管理及生產畜產品等內容。 安置對象:生活自理能力及認知佳,手腳靈活,工作體力及耐力佳,可從事較多元及複雜的工作項目。 訓練目標: 1. 社區獨立生活技能:加強生活技能、社交技巧(人際互動、情緒表達)、休閒生活及社區適應。 2. 工作人格:提昇工作意願、加強參與工作的習慣與態度。 3. 職業能力:強化職業訓練技藝教室提供之各項工作技能、培養從事支持性/一般性就業的觀念及能力。 工作實習: 透過院內工作實習的訓練與適應,提升其職業能力,以協助回到支持性或一般性的就業市場。 安置對象: 具有工作意願,但社交能力及工作技能不足而無法獨立進入就業市場者。 訓練目標: 1. 中央廚房:廚事工作訓練。 2. 生活輔導人員助理工作訓練。 3. 樸石屋餐廳:餐飲服務工作訓練。
|
社工服務一、服務項目說明:1.入院申請相關事項。 2.入院接案與退(離)院結案有關事項。 3.辦理新進院生試讀評估會議。 4.辦理院生活動服務方案之規畫與執行。 5.辦理院生轉銜、轉介其他機構有關事宜。 6.辦理轉介及離院案主之追蹤輔導。 7.提供社會福利諮詢服務。 8.社會資源結合與運用。 9.接待 院外參訪團體 。 10.志工之安排與管理。 二、院生入院申請程序 (一) 申請: 身心障礙托育養護補助之申請 由案家至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公所社會課(民政課)向承辦人員提出『身心障礙托育養護補助』之申請,或請村里幹事協助提出申請。申請時,需準備的資料如下: *全戶戶籍謄本 *身心障礙手冊影本 *托育養護補助申請表(由公所填報) *低收入戶證明書(非低收入戶者則免) *申請人印章 (二) 評估: 收案資格及服務需求之評估 本院於收到縣市政府所寄發之服務申請公文後,即會聯絡案家安排評估時間,請案家帶著案主於約定時間至機構填寫服務申請表並進行評估,當完成初步評估之後,再由機構內相關專業人員共同討論作進一步的評估確認。 (三) 通知:服務申請評估結果之告知 由本院社工員於評估後一週內,將評估結果回覆社會局並知會案家。 • 符合服務資格者:進一步與案家聯繫收容教養服務事宜、安排試讀日期,並寄發試讀通知單、相關服務契約書及同意書等資料至案家。 • 未符合服務資格者:提供相關福利諮詢,協助案家找尋合適之資源。 (四) 報到:新生試讀相關事項之辦理 請案家帶案主至本院辦理報到及試讀手續,並繳交相關資料(詳見試讀通知單),後由社工員向案家說明相關規定及注意事項,同時協助案主進入事先安排好之班級試讀。報到當天需簽填繳交之文件如下: 1.收容教養契約書 2.保證書 3.就醫處理切結書 4.緊急醫療處理表 5.個案資料調閱同意書 6.肖像權使用同意書 三、轉銜服務實施辦法 為提供院生整體性及持續性之服務,增進其適應能力,以提高生活品質,特訂定本辦法。 依據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第四十二條暨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施行細則第十五條規定辦理。 實施對象:本院院生 實施重點: (一)教養適應:於院生初入院階段,協助其適應機構團體生活,並針對個別化需求,安排相關教養課程。 (二)就業適應:經評估適合外出就業之院生,協助其準備進入就業市場。 (三)就學適應:經評估符合升學資格之院生,協助其準備就學相關事項。 (四)轉院或回歸家庭適應:對不適合繼續安置本院照顧之院生,協助其準備重返家庭生活或轉至其他合適之機構安置。 四、實施要領法: 教養適應方面 1.蒐集院生入院前之相關資料,增進輔導人員對院生之瞭解,作為入院後教養照顧之參考。 2.院生入院後之觀察、評估與輔導。 3.依院生能力、需求及家長期待等,擬定院生個別化服務方案(含養護照顧、生活自理、職前教學、職業陶冶、休閒活動等)。 4.每年度依教養評量結果,修訂適合院生之個別化教養服計畫。 就業適應方面 1.篩選適當就業機會。 2.評估院生基本能力及就業意願。 3.輔導人員至現場瞭解工作內容及流程,針對工作項目作工作技巧分析。 4.帶院生至現場瞭解工作情況,並瞭解該院生對職務之態度。 5.教導院生學習與熟悉基本工作內容 6.建立案主與同事間之關係。 7.持續協助院生,直至能適應工作環境。 8.針對院生就業情形,持續追蹤、輔導。 就學適應方面 1.評估院生升學需求、能力及意願。 2.協助院生找尋適合就讀之學校。 3.帶院生至學校認識環境,並瞭解該院生對上學之態度。 4.教導院生熟悉上課之相關規定及人際相處等能力。 5.持續協助院生,直至能適應學校上課環境。 6.針對院生就學情形,持續追蹤、輔導。 轉院或回歸家庭適應方面 1.準備院生在院教養照顧相關資料,提供家長帶院生返家自行照顧或轉至其他機構時之參考。 2.處理院生離院情緒及協助院生適應新環境。 3.持續追蹤與輔導,以提供家長適時之資源與協助。 各執行單位得依本辦法,就實際需求情形,召開個案轉銜研討會議,邀請家長、專家學者及勞工、教育 等相關單位,共同規劃辦理院生轉銜服務。 |
醫療保健一、服務項目說明:養護- 1.協助照顧生活自理能力缺損之院生。 2.觀察院生生理、睡眠、飲食、情緒等變化,適時給於協助 。 3.協助院生服藥,並追蹤、記錄其服藥狀況。 復健- 1.提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語言治療。 2.協助個案申請輔具及輔具維修。 保健- 1.每年定期健康檢查。 2.每月身心內科醫師看診。 3.每週牙醫師駐點診療。 防疫─ 1.安排流感疫苗接種。 2.每星期傳染病及登革熱防治通報。 二、專業團隊介紹: 1.護理人員: 負責院生各種醫療護理之任務,工作內容包括: 醫療保健服務 由各專業同仁依醫囑處方來協助餵食藥物,定期指導院生衛生教育及心理輔導,按院生或同仁各別需要給予監測生命徵象,衛教基本的醫療知識,協助老師觀察院生的健康情形。 意外傷害或急診就醫服務 於院生發生急症時,由專業護理人員作初步評估及簡易處理,必要時協助送醫診療,以降低危害確保健康,並協助處理住院及出院之服務。 看診服務 本院目前設有復健科(署立屏東醫院)及牙科(牙醫師公會)每星期前來本院駐診,及每月身心內科醫師前來看診,護理人員針對院生之各別需要告知醫師,使之了解院生之情形,確保院生之健康。 2.物理治療 服務對象 長期復健者,如肢體機能損傷者、失能者、身心障礙者、兒童發展障礙 (腦性麻痺,肢體障 礙)等。 慢性病患 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患、運動傷害等。 治療項目 運動治療 (Movement Therapy)- 平衡及協調運動、肌 (耐)力與穩定訓練、姿勢及 步態訓練。 儀器治療 (Modality)- 電療、熱療。 徒手治療 (Manual Therapy)- 關節鬆動術、按摩、筋膜鬆弛術、神經肌肉誘發技巧。 3.職能治療 服務對象 學習與發展障礙兒童職能治療:包括腦性麻痺、唐氏症、發展遲緩或障礙、智能不足、自閉症、腦病變或遺傳疾病、早產、過動、情緒障礙、感覺統合功能障礙、學習障礙等患者急性病患。 治療項目 • 職能活動及肢體功能訓練 • 日常生活獨立訓練 • 副木及輔具設計製作 • 兒童及發展遲緩職能治療 • 感覺統合治療 • 認知復健訓練 4.語言治療 服務對象 溝通障礙患者,其類型包括語言發展遲緩、構音障礙、聲音共鳴障礙、語暢障礙、語言理解,表達障礙。 治療項目 • 語調、語暢 • 吞嚥訓練 • 構音練習 • 語言理解、語言表達 • 社交技巧 • 日常生活獨立訓練 5.外展服務系統 於民國95年6月開始由牙醫師公會派牙科醫生前來看診,讓屏東地區身心障礙者預約前來看診,本院設有完整的牙醫設備,及專業牙科醫師為更多的人服務。 |
多元療育課程伯大尼之家目前收容來自全台灣八個縣市,共計155名的心智障礙兒,其中近80名為失依失怙兒。根據精神及心理疾病學的資料,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皆導因於先天性或家族性因素致腦部發育不健全或智力損傷,例如智障、自閉症、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等,其中有50%以上在邁入青春期後,因身心的驟換無法調適,而產生焦慮、躁鬱、不專注等精神、人格、行為障礙,須透過身心科醫師診治對症下藥及專業心理諮商輔導,然而用藥後,常出現許多副作用如:視力模糊、暈眩、嗜睡、動作遲緩、體重增加或減輕等,讓憨兒們飽受折磨。 不忍他們受罪,我們嘗試實施多元療育:如動物、園藝、音樂、工作、景觀、舞蹈、戲劇等療育以及遊戲休閒、體適能等,根據個案設計適切的療育課程,轉移憨兒們的情緒困擾、躁鬱等症狀,更可減少藥物的使用,降低副作用,讓憨兒活得快樂、健康、平安,是我們長久以來積極努力的方向。
|
近年教養推動成果
|